同在說說心裡話/

 

在痛苦中長大的你,現在還好嗎?

 

 

撰文/王歆韶諮商心理師

「他都已經讓我過的那麼不好了,憑什麼我還要用不快樂來糟蹋我自己。」眼
前瘦小的她有著閃耀的眼神,堅定有力量地這樣說著。

她是個在童年創傷中長大的人,仍承受著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和和負擔,雖然
情緒偶被低潮牽動,但常常諮商談話中,我會被她的堅韌所打動,逆境帶給她
的除了傷痛,也有歲月打磨出來的強悍與智慧。我想著其實不只她,我的諮商
與陪伴經驗裡,每一個經歷過痛苦的人,都有一份值得敬佩與欣賞的生命力。
一個被好好照顧長大的孩子,大腦裡會內化「我被人關愛、我很重要、我很有
價值」的訊息,感到安全、被保護與被重視,也能夠有自尊、自信心,以及面
對痛苦時較佳的調節能力;反之如果成長經驗中,照顧者沒有適切的滿足所需
要的安全與情感撫慰,甚至是童年遭遇到逆境或創傷,充滿無助、焦慮、憤怒
,甚至是羞恥的感受時,可能會讓人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與被善待。

然而,有些過往受苦的人,也能長出或是重拾健康的自我,我發現他們或多或
少有些相似的共同點:

1.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
我們天生就習慣去迴避受傷的記憶,用麻痺情緒來減少痛苦,光知道自己為什
麼而痛苦,接觸自己深沈的哀傷與受創經驗,或許就會感覺好多了。看到與知
道自己的痛苦,痛苦裡頭包含的各種情緒感受,才有機會被接住、釋放與安頓

2.扮演「善待自己」的好父母
就像每個愛孩子的父母一般,帶著慈愛的眼光,給自己一份溫柔的凝視與陪伴
,即使自己有缺點、對自己有不滿意,但仍然願意接納與欣賞自己;接受自己
有失誤、會犯錯,但仍然不對自己失望,肯定自己在每一個嘗試與行動中的勇
氣、努力以及願意。

3.在逆境中找到資源
回想在過往的逆境與劣勢當中,是誰或著有什麼幫助讓自己順利的生活下來?
資源可以是來自於自身的內在,也可以是環境裡面有的幫助。可能是自己不服
輸的性格、對某件事的熱情與執著、或是優於他人的專長與能力,也可能是有
個重要的他人或是機會的出現,好好善用這些可以支撐與支持自己的力量。

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,幼年的我們也很少能決定身旁發生的一切,童年的
創傷和當前的苦痛,都可能讓我們處在不安與疲憊當中,讓我們失去為自己做
主的能力、失去去感受快樂的能力,不要用過往的傷害來懲罰自己,我們都值
得好好的被對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