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聲筒的小心聲
撰文/劉瓊珊諮商心理師
—
三角關係的型態可以存在很多不同的關係裡,在家庭、婚姻關係、手足、
或是組織型態,也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表徵,典型的三角關係多半是兩個人在關
係焦慮的緊張狀態時,其中一方拉入另一方結盟對抗另一個人,使得形成圈內
與圈外的狀況。圈外的角色,類似於在家庭中常被排擠或忽略的一個家庭成員
或是藉由工作忙碌來讓自己與家庭其他成員特別疏遠的角色。
某些家庭裡有多樣化的三角關係,其中有一種三角關係,來自於容易有衝
突、爭執的兩方關係所形成,讓家庭中的第三位成員形成了傳聲筒,傳聲筒不
是誰都可以的,基本上他可能存在著「和平主義者」的位置,不喜歡衝突、不
愛跟任何人產生對立關係,也不習慣用爭吵來解決關係裡的急性焦慮。某部分
來看他可能也同樣承載著一些被期待的角色,期待他能夠解決關係這些問題或
當和事佬。
於是,傳聲筒的姿態就出現了。當家庭中的父或母拿一個孩子沒輒的時候
,常在其他手足位置的角色上,會挑選一個關係親近的手足要求作傳聲筒的角
色,多半可能是長子/長女居多,但也有可能是被家庭投射的手足位置。當媽媽
告訴他說,你去跟你的妹妹說,她應該要如何作?應該要怎麼樣的時候?傳聲
筒存在著夾心餅乾的心情,會因為傳了話引發關係中更隱微的暗流湧動,當兩
個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關係緊張時,常常另一個家庭成員,不管有沒有和他
們住在一起,容易在這樣的情形下變成了傳聲筒。
一個人可以有技巧避開傳聲筒的角色,不拉三角,讓家人自己去溝通,但
也擔心他若不傳話,讓他們直接溝通,只可能讓關係往更撕裂的方向發展。因
此,不得不承擔起這個角色,並且在傳話的表達上斟酌了好久,小心翼翼的去
思考要怎麼說才能讓他們彼此的關係不要引發大浪,因為有可能當兩個人不直
接衝突時,傳聲筒還得間接承受兩個人彼此丟出來的情緒張力,而讓自己承擔
著焦慮感受。
維持平靜的對話並不容易,特別是這樣的訊息是在Line上作情緒流動的狀
態時,即使可以把情緒都隱藏起來,不再文字間流轉,但手機屏幕前的自己能
不能夠保持心緒的平穩其實是非常關鍵的。當我們選擇去傳聲,但又不想要捲
入奇怪的三角而裡外不是人的時候,可以讓自己在面對任何其中一方,都要練
習保持平靜的對話,把對方的話帶到之後,就讓自己抽離結束這回合,而不要
繼續攪和在這兩人之間。
當可以把他們各自的話語單向的或雙向的傳遞完畢,讓自己退一步去看他
們各自的反應,可能是生氣的、髒話連篇的、沉默的或是憤怒不已的,記得~
即使對方把情緒甩鍋在你的身上,也要讓自己後退一步的去看他的情緒反應表
現的內容與過程,不要執著在被發了一頓脾氣,因為,那些情緒其實並不見得
是衝著傳聲筒而來的。如果情緒融合強度太高,本來沒你的事,也會變成融合
在裡頭了,而分不清楚彼此,以為對方是在針對自己,自動化的情緒性反應會
讓自己既生氣又難過,而覺得這角色吃力不討好。
你絕對有權力拒絕作傳聲筒這個角色,只是,當我們不願意幫這個忙的時
候,能不能承擔起一個會被討厭的勇氣呢?看似冷漠、只管好自己的界線之下
,其實是保護自己避免捲入三角關係的戰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