討好他人,不如討好自己:從心理師的角度談討好行為的轉變
撰文/吳鈺勛 諮商心理師
—
大家好!作為一名心理師,我時常見證人們在人際關係中所經歷的種種情緒和挑戰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主題:討好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溝通和互動的世界,對於他人的看法和感受,我們總是心存在意。然而,當我們習慣了一味討好他人,我們可能不自覺地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。正如我們在之前的對話中討論的那樣,過度的討好行為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痛苦,因為我們犧牲了自己的內心。
討好他人的行為往往源於我們害怕被拒絕或不受歡迎,希望透過取悅他人來獲得認可。然而,這種模式不僅讓我們無法真實地表達自己,也讓我們的情感和需求被壓抑。作為心理師,我要告訴大家,這樣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,而關鍵在於「討好自己」。
討好自己並不是自私,而是一種尊重自己的方式。正如在對話中提到的,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出發,培養這種健康的自我關懷:
1.了解自己的需求: 透過深入思考,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麼,並學會優先考慮自己。
2.學會說不: 在適當的時候,學會以坦率而有禮貌的方式說「不」。這不僅保護了我們的能量,也確保我們不會過度承擔。
3.界定界限: 學會設立界限,明確表達自己的界線,讓他人了解你的底線。
4.自我價值感: 訓練自己的自我價值感,不要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反應上。
5.不要內疚: 討好自己並不是過度自我放縱,不要讓內疚感左右你的選擇。
從心理師的角度,我鼓勵大家勇敢面對自己的情感和需求,並在關係中保持平衡。討好他人是美好的,但同樣重要的是,討好自己,為自己的情感找到出口,照顧好自己。當我們尊重自己,我們才能夠在人際關係中建立更深層的連結,同時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