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父親的影子裡,尋找自己

撰文/王歆韶 心理師

在心理工作的經驗裡,我遇見一些男性,他們雖然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,但在諮商中常會談起和父親的關係。有些人說:「我很希望我爸可以稱讚我、認可我,但他好像從來沒有過。」也有人發現,自己一路以來的選擇,不論是工作、發展,甚至待人處事,好像都是在模仿父親的樣子、追隨父親的腳步。

在上一代人的成長脈絡裡,父親多半是家庭的經濟支柱,辛勤的工作,卻少有時間陪伴孩子;父親多半是那嚴父的角色,不苟言笑且帶著距離。這些父親可能用「賺錢養家」來表達愛,投入工作來盡到家庭責任,卻很少用言語或肢體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,也很少陪伴孩子經歷生命成長的重要時刻。於是,許多孩子長大後,心裡留著一個問號:「我的爸爸,他到底有沒有看見我?」

這個問號,常常在我們心裡停留很久,有人因為沒聽見父親的讚許,就不停的追逐更多成就,希望有一天可以被父親看見和肯定;有人則是在親密關係、親子關係裡,因為不曾學會好好表達需求,而顯得沉默或退縮,或是不知如何經營有品質的關係;也有人很努力想成為和父親完全不同的樣子,卻又發現自己不自覺的走回同樣的路。

或許,我們無法回到童年,重新要求一次父親的肯定與陪伴。但我們能做的,是慢慢覺察,你可以問問自己:

有時候,改變不是立刻修復父子間的關係,而允許自己承認:「我確實渴望過父親的肯定與關注,也曾因為缺乏而感到傷心難過。」,當我們能看見這份需求,就比較不容易被它牽動情緒和影響人生。甚至,我們可以選擇用新的方式,把這份渴望轉化為另一種力量,也許是對自己多一點溫柔的肯定,也許是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更直接的擁抱和大大的稱讚。

當我們試圖改變,或許父親可能依舊沉默,和原生家庭的關係也可能仍有距離,但我們已經不再只是等待那份缺席的愛,而是能夠在自己的人生裡,練習給予、練習回應,這樣的選擇,會讓我們走出父親的影子,同時也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、全新的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