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在很多年以前,曾經有一段時間旅行文學的書籍很暢銷,經常佔據著各
家書店的暢銷排行榜,許多旅人分享各自的旅途經歷和心路歷程,吸引許多人
爭相效法,期望從旅途中獲得嶄新的體驗,甚至能重獲新生。
旅行是一件很好的事,無論是事前的準備工作或是過程中的種種經歷,都會
讓人有很多的學習和成長,從中獲得的養分,也可能在往後持續灌溉和影響著
一個人的生命。
從我的經驗來看,旅行至少有兩個部分很可以讓人從中獲益:
- 脫離日常的慣性
生活中事務繁忙,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覺開啟著「自動導航」模式在過活,
當脫離熟悉的環境去到異地,面對著周遭全新而陌生的人事物,自動導航不管
用了,才能比較有意識地去經驗、思考和行動,比較有意識地在過生活。曾聽
來諮商的人說,去到國外自己好像變了個人,與人相處輕鬆自在,能夠侃侃而
談,不似在台灣時總覺得有隔閡,常感到緊張焦慮;也曾聽人說,去到國外才
第一次有在好好生活的感覺,感到踏實和滿足,不似在台灣時總覺得每天汲汲
營營,常感到壓力和煩悶。
如果有感受到這麼明顯的差異,那正是一個自我檢視的大好機會,過往是什
麼讓自己在與人相處時這麼緊張焦慮,又是什麼讓自己對於生活常感到壓力和
煩悶,除了外在環境的不同之外,也許是心態上也有所不同,例如在陌生無人
相識的地方,才可以放下過去對自我的評價,不預設別人對自己的看法,如實
地經驗當前的人際互動;或者是在遙遠的異鄉,當拉開物理距離之後,才能在
心理拉開與過往既定價值觀的距離,如實地經驗和感受眼前的生活。
脫離日常的慣性,讓一切重新有意識地去經驗和選擇,一切就有了新的可能
性。 - 看見新的可能性
每個地方都有其社會文化和風俗民情,如有機會出去遊歷,就有機會體驗到
與原本思維方式、偏好和重視價值觀大相逕庭的生活方式,拓展了對世界的認
識,也拓展了對人生的想像,看見更多新的可能性。
可能是在國外的hostel裡聽見「Gap Year」這個詞,才認知到原來人生的發展
途徑裡可以有這個選項;可能是走訪過幾個國家,感受到充滿自信的美,才知
道原來人可以美得這麼從容和優雅,顛覆了原本的偏見和刻板印象;可能是看
到其他旅人一整天無所事事,才知道原來這也是一種旅行的方式,衝擊了原本
的生活態度。
發現到原來很多自己原本所以為的,並不是一定或唯一的選項,光是如此就
足以大大激勵人心,讓人覺得一切充滿了無限的可能。
當我們能脫離慣性,不受原本的限制所束縛,便為自己開創出許多空間,加
上看見新的可能性,擴展了所知的選項,生命便擁有更多的可能性,期許我們
都能過得更為自由而寬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