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吳秉原 諮商心理師
—
透過諮商,踏上認識自己與面對真實的路
我們有太多方法來避開生命對我們的提問與內心的痛苦。我們有太多娛樂可以讓自己躲入歡愉之中,或是推遲去處理,去正視自己的心情與其相關的人生課題。
然而,我們無法透過逃避痛苦而解決痛苦。也無法透過意志力告訴自己不要痛苦就不痛苦。面對痛苦,需要的是一份安全與信任的關係可以在其中去舒展自己的痛苦,讓情緒流動,於是也有了正視自身課題的勇氣。
深刻的認識自己,甚至要產生明顯的改變,真的沒有一體適用的通則。要達到深度的改變,不想老是在同一顆石頭上絆倒,沒有很低成本或快速的途徑。因為,人生是複雜的,人也是複雜的。我們需要給自己夠長的時間,至少數個月,用心地對待生活,並在穩定出席的諮商中逐漸安定身心,在自己身上下功夫。而我們所下的功夫,將能讓我們長出足夠複雜的自我認識與面對未知的能力,支持我們度過生命的難題。
這將會是一段要哀悼與失落的歷程。因為成長需要失去。失去舊的,才會有新的發展的空間。現實生活不如想像世界般全能與完美。我們無法立刻實現自己所想要的,而事情的走向也會有時不如我們期望的美好樣貌發生。
畢竟,全然滿足的經驗原型是母嬰共生時能無限分泌乳汁的乳房。而這最原初的乳房是嬰兒想像的、幻想中的乳房,既不是屬於他的,也不是母親所擁有。而這全能的乳房也註定要消失,因為那是想像中的乳房。在世界與人生的各個階段尋找能彌補自己生命缺憾的代替品,然後幻滅,是生命必然的失落。
但卻也是一段能感受到自己的韌力的過程。雖然沒有那完美的乳房,但我們也能有足夠的韌力去創造與落實自己的想望。過程中,可能會學習到修正與通過挫折的方法,也漸漸澄清自己更重視的是什麼,深刻地認識自己,並信靠自己。同時,也發現除了自己,這世界還有他人……。看見人們是如何獨立,且相互依存。於是,體會到沒有人需要完美,因為有合作的、滋養性的關係存在。
如同我敬愛的老師曾說,絕大多數的我們都將是平凡人。但或許平凡,也是讓我們跳脫被家庭、社會與自戀需求所定義什麼是成功幸福人生的機會。因為能力有限、能量有限,也才可以不用一直走在別人安排的路上。也因為有足夠的能力,有把足夠的能量拿來認識自己和找出自己的選擇,所以可以開創自己的路。
不是憑依著過往習慣與他人的話語述說該追求什麼,而是在實踐中觀察、探索與理出自己相信什麼,並且向不知道、不同立場的人事物敞開。在過程中亦能去看向自己,去理解哪些是流動的自我,哪些又是難以改變的部份,公允地理解與評估自己,並再度為當下的自己選擇與行動。
看清楚內外,做出回應存在的決斷,問心無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