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人節沒梗了嗎?這時機送禮,效果會更好!
撰文/陳家維諮商心理師
前陣子朋友Eddie在餐敘上分享一件趣事。
某天他推著一歲多的女兒到東區吃飯,飯後打算逛個街、添購夏天短袖衣服,中途看到一家裝潢頗有質感的女裝店,便走進去逛了逛。他看到一件亞麻材質的碎花洋裝,覺得非常適合老婆的氣質與穿衣風格,於是Eddie請店員幫忙拿老婆的尺寸,並到櫃臺結帳。
「能否幫我簡單包裝一下呢?」Eddie從以前就是細心的人,特地提醒店員。
『沒問題,是要送老婆當生日禮物嗎?』店員微笑著包裝,並順著詢問。
「不是欸」
『喔,那是結婚週年禮物囉?』店員又猜。
「哈哈也不是。」
『咦,但現在送情人節禮物也太早了吧,還有兩個月呢。』
「沒有啊,就只是覺得這件適合她,所以想送她。」Eddie公布了答案。
『哇,您老婆真的很幸福呢。』店員一邊將包裝好的衣服給Eddie,一邊笑著說。
講完這段故事,大夥開始說Eddie是來放閃的,而他不慌不忙補了一句:「但我覺得不是什麼很大不了的事情欸」。的確,Eddie在我們這群朋友裡,算是較早就結婚,但跟老婆的感情一直很好。不時會在FB或IG分享各種旅遊、美食,常被朋友開玩笑說結婚後一直在「延長蜜月」。即使有了小孩,也仍然常曬全家出去玩的照片,且他們有互送小禮物的習慣,有時是Eddie出差看到可愛的髮飾,就買了一對給母女倆;有時換成老婆跟朋友逛節時,挑了質感不錯的手機殼送Eddie。
「或許是我不喜歡跟別人一樣吧,總覺得為什麼只能在特殊節日送禮物?」Eddie這句話,讓我印象非常深刻。因為我接觸過的許多情侶、夫妻,雖然通常有送禮的習慣,但絕大多數都是在三大節日:週年紀念、生日、情人節才送禮。平常則是忙著工作賺錢,或育兒忙家務,總是抱著「先苦後甘」的心態,努力撐到這些節日,才難得吃個大餐、互送禮物。(當然,有些人甚至連這些節日都不太重視、平淡度過)
其實,維繫感情的關鍵之一,是要避免關係的熱度衰退。從Sternberg愛情三元論來看,「激情」是愛情最快被引發,卻也最容易產生「懸崖式斷層」的元素。若激情消散太快太多,很容易讓感情陷入枯燥無趣、無聊無味的窘境,原本累積的好感也隨之流逝。很多人誤以為「穩定」就是「老夫老妻模式」,眼前只注重工作,而忽略了愛情與婚姻需要費心經營。關係穩定很重要,但絕不是讓兩人之間愈來愈平淡、毫無變化。
「送禮物」對於製造驚喜、再度引發激情很有效果,且是平日就可做的事。畢竟如果只有特殊節日送禮,容易成為一種「例行公事」,驚喜感自然也大打折扣。反過來,不妨平日就多留意另一半的狀態,思考對方可能的需求,有時逛街或看電商、出差或跟朋友聚餐時,也能順便買個小禮物給對方。一方面製造驚喜,另方面也展現出你對關係的投入與認真,給予伴侶更多的安全感。
但也建議,平日的送禮遵循三個準則:第一是價格不需太貴,與其花大錢,不如費心思,避免送一堆沒那麼必要的物品,還被貼上亂花錢的標籤。第二是頻率也別太高,若你每週都送禮,難免又形成另一種「例行公事」,容易讓對方感到過膩。最後,「禮尚往來」非常重要,若只有你一頭熱單向送禮,會讓關係失衡,彷彿只有一方在努力付出。若伴侶一直沒有回禮,不妨暗示或明示自己最近看中、想要什麼小東西,提出自己的期待,希望對方能送你。
感情經營技巧無它,細心與用心而已。祝福你成為送禮高手!